《中國詩詞大會》季軍王子龍繼《穿越千年賞好詩》后,在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又一力作《穿越千年賞好詞》。本書延續了前作中將古詩與歷史熔于一爐的講述風格,為讀者梳理了歷代經典詞作,以史鑒詞、以詞讀史,帶領大家穿越千年時空與詞人心靈互動。
近日,《中華讀書報》刊發書評《書頁連詞史,字間現河山》,推介《穿越千年賞好詞》一書。文章高度評價本書,指出:“相信讀者細讀此書,能通過詞風的魅力感悟到史韻的悠揚,一手詩詞,一手歷史,體味中華文脈傳承。”今天,我們特別轉載此文,以饗讀者。
書頁連詞史,字間現河山
文/姜怡晗
詩詞的文化底蘊飽含歷史的人文情懷,平仄間的文學之美涵養文墨中的詩意與哲思,唯美且風骨悠長的詩詞雅韻長久縈繞在國人的心頭,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學化情感表達方式。詩詞具備文史一體的特質,《穿越千年賞好詞》在細致入微的解讀下,以詞序史,以史解詞,將詞史串聯,賦予了經典新的魅力。
本書作者是兼具教師和作家身份的詩詞文化推廣人王子龍。在繼《你若幸福,必有詩香》《千年歷史千年詩》《穿越千年賞好詩》之后,作者繼續沿著文史融合、以詩詞敘史的文化普及創作思路,梳理中國文學脈絡,透過詞史結合視角,從李白的《秋風詞》說開去,由詞作敘說文學后面的歷史人文。在書中,作者憑借深厚的文學功底及對現實生活的敏銳洞察,用平實生動的語言將詞作中的經典作品娓娓道來,以古典文學特有的意境,觀照當下人們的內心世界,幫助大家回歸心中的田園。
詞史結合是本書的顯著特色。在書中,我們可以看到歷史和詞作是相互依托的,歷史是詞作的基礎,而透過詞作也能看到其折射出的歷史光輝。如溫庭筠所作的《菩薩蠻·小山重疊金明滅》,描繪了剛睡醒的美人起床后梳妝打扮的場景,這溫馨場景的背后是大唐魅力的輝光。再如蔣捷筆下的流光,將“少年聽雨歌樓上”帶到“而今聽雨僧廬下”,寫盡了南宋末年風雨飄搖的時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坎坷遭際,“一任階前、點滴到天明”寫盡了文人飽經滄桑后的釋然。歷史與文學結合在一起,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,讓人們對眼前的精煉字句有了更加豐富的理解。
雅俗共賞、雅頌經典、趣說歷史是本書的普及特點。文學的傳播離不開文字的表達,讀者面對文化長河中熠熠生輝的詞作經典,不免有敬畏、畏難之感。本書將經典從“殿堂”中請下,以明白曉暢的語言敘說詞作背后的作者與歷史。“天教分付與疏狂”的朱敦儒,拒召入朝,一任“且插梅花醉洛陽”的瀟灑;作者帶我們穿越千年,穿過“我是清都山水郎”,多少讀書人的清癯風骨和瀟灑崚嶒躍然眼前;作者再帶我們穿越千年,穿過“玉京曾憶繁華”,宋徽宗面對已經煙消云散的東京夢華,“忍聽羌笛,吹徹梅花”,無奈又神傷。作者精到的講課藝術與文化普及經驗,讓書中文字如文史講座般娓娓道來,自然流淌進讀者的心扉,通俗與雅致并重,趣味與知識同行。
古今結合、以史明鑒、繼往開來是本書的文脈傳承。文學是在歷史時空中顯現出來的審美意識形態,詩詞是歷史語言的文學呈現,她不是歷史文字的刻板記錄,而是一種站在歷史大地上藉由詩詞而攀援到精神上和靈魂上的啟示,更多的表現為中華詩韻的傳承,這種傳承從古至今,從未斷絕。所以在敘述了古代詞作和詞人之后,在書的結尾,作者穿越到近現代,賞讀了民國時期享譽文壇的苦水詞人顧隨,見證了詞韻的千古傳承。顧隨“如今拈得新詞句”是希望“拈得”新時代新氣象。葉嘉瑩先生作為顧隨先生的得意弟子,秉傳師教將中華詞韻薪火相續,推陳出新。葉嘉瑩先生的“蓮實有心應不死,人生易老夢偏癡”就是本書承繼歷史之美,弘揚時代之魂,傳播古韻新風的文脈傳承。
《穿越千年賞好詞》從古詩詞入手,延展詩詞前后左右的歷史人文,帶著我們穿越千年品讀彰顯文化自信的中華好詞。相信讀者細讀此書,能通過詞風的魅力感悟到史韻的悠揚,一手詩詞,一手歷史,體味中華文脈傳承。